民生档案服务,无边界跨越!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档案馆给大家的印象是有距离感的,甚至是陌生的,但是近些年,档案馆频频占据“C位”,收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背后不仅反映出我国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档案馆都在努力做民生档案跨馆服务,打造服务零距离,主动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不再神秘。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早在2014年档案工作者年会上就提到,档案工作要以人为本,要有人本思维,强调在档案利用中要注意普通群众、困难人群,建立以远程利用为重点、方便最广大公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和拓展档案利用服务,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优先推动与民生保障服务相关的档案数据开放。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向公众提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跨馆服务是档案馆实现其工作任务的重要路径。

那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民生档案跨馆出证服务呢?东软认为需要抓住以下关键:

契约式合作

实现跨馆服务前提是馆馆、馆室、馆社之间建立的有效的跨馆共享关系,为此各部门间需要达成契约式的合作关系,具体可以通过“签订契约式协议、制定可管控办法”来实现,明确各方的合作关系,权利与义务,契约式合作为跨馆服务有秩序开展提供可能,也为跨馆开具的“档案证明”的权威性提供认可层面的保障。

规范化业务                                                         

业务规范化是各参与方达成共识的具体表现,也是业务规模的基石。而这项业务中需要规范化的不仅有流程,还有格式与关键节点。例如,我们认为民生档案跨馆出证业务的核心是“证”即档案证明,区域范围内档案证明应该保持格式一致,盖章业务的执行方保持一致(一般由接待馆/室盖章)。

集中式资源                                                                                                       

数据是业务可以有效开展的源泉。我们需要关心两个问题,第一,数字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目前民生档案的数字化率还未达到100%,但是电子化的服务范围与服务效果远优于纸质档案;第二,集中式。专业的系统需要驱动其更好运转的电子数据,即区域内的各方需要将数据放入系统中。当然,我们也知道,这需要时间。

专业化系统                                                                                                          

东软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的设计是“立足尘埃,但心向远方”,我们看到了业务需要规范化、看到了或许并不高的数字化率与的参与度。所以产品支持代理式登记检索、无数据申请、无原文申请、借阅单资源上传、延迟审批、邮寄服务。产品并非“理想主义者”。

我们认为民生档案跨馆服务必然日趋成熟,所以并不满足于当下,东软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考虑到了多网络端的自助式服务、关键进度信息同步、利用行为多维护统计分析。产品相信民生档案跨馆服务的未来。

上一篇:
联系我们